智慧与自由

什么是自由

今天主流意义上的西方文明,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「两希文明」,两希,是它的两个重要来源:第一个是希腊罗马(希腊哲学、罗马法律)、第二个是希伯来(基督教和犹太教)。

在西方文明中,「自由」这个理念,占据了关键的位置。相比之下,传统的中国文明,则并不关注「自由」,而是强调「和谐」。

那么,为什么「自由」在西方文明中,举重轻重呢?这跟社会的形态,有密切的关系。

古代的希腊,沿海一带,发展出了商业社会,海洋文明。跟其他地区,有很多海上贸易来往。

要展开贸易,就需要有契约。而契约有效的前提,是立约人是独立自主的,有权立约。也愿意承担相关的责任,也有能力承担责任。

这样的人,也就是「自由人」。他有权力决定自己的行动,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也有相关的能力来承担责任。

在这里,自由是权力、责任与能力的平衡。而不是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」。

就像开车上路,首先要学驾驶,获得驾照(确保有能力开车,能承担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责任),要强制买保险(确保出事了能承担责任)。有了这些,才有开车上路的权力。脱离责任、能力谈权力,往往是灾难。

在希腊罗马社会中,跟「自由人」对应的,是「奴隶」的概念。

罗马人对「奴隶」的解释是「无法自主掌控自己命运的人」。奴隶没有对国家的权力(例如无法投票选举官员),也没有对国家的责任(无需纳税)。

反之,公民(自由人)对国家有权力,同样对国家有责任,例如交税、服兵役。凯撒曾经鼓舞他的士兵说:「诸君是罗马公民」。意思是,你们对国家是有责任的。

意志自由与理性自由

那么,到底人如何能得到自由呢?

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概念:意志自由与理性自由。

所谓意志自由,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

然而这种自由,有一个问题,就是表面上看上去的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」,背后常常却是不自主的。

例如十年前,上海满大街都是LV的包包。女人为什么都要买LV包包呢?很多人是因为觉得自己不买就没面子等。

那么,到底她们买包,是「自由选择」,还是不自由的呢?

再比如双十一,那些剁手党,都是自己下的单,他们真的就是「我想买就买了」吗?还是很大程度上被商业社会的消费观念塑造的结果?

再例如,股市里各种韭菜,他们进入股市、买进卖出,都是自己的操作,他们是「自主」的操作吗?有多少人是受到市场情绪和自身情绪的操控?

希腊人认为,要想自由,就需要把握真相、看透事物背后的规律,从而能够做出高质量的判断。

这种自由叫做「理性自由」。

在圣经里说「And ye shall know the truth,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.」(真相让你自由)。

在《庄子·养生主》中,有庖丁解牛的故事。说庖丁杀牛十九年,一把刀依然锋利,像新的一样。为什么呢?庖丁说「以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」,也就是把握了牛的结构脉络,于是「游刃有余」。

希腊人推崇「理性自由」。他们认为,要了解真相,就需要有智慧。爱自由追求自由,就需要爱智慧追求智慧。

爱智慧

希腊哲学,是西方文明中,科学和人文思想的重要源头。而哲学的英文philosophia,由两个部分组成:philo-sophia。philo的意思是爱,sophia的意思是智慧,哲学的本义,是爱智慧、追求智慧、追求真理。

谈到爱智慧,就要谈到苏格拉底。

传说苏格拉底的太太,是一位悍妇。苏格拉底为了锻炼自己的性格,娶了他老婆。

有次苏格拉底的学生去找他,他太太正站在二楼,大骂苏格拉底。

苏格拉底下了楼,突然哗啦一声,他太太从楼上泼了盆水下来,把苏格拉底淋了个透心凉。

学生惊呆了,然而苏格拉底却若无其事,说:「雷鸣之后,果然是大雨倾盆」。

这两年知识付费兴起,网上各种鼓吹「知识付费浪潮」的内容。

其实知识付费并非什么新鲜事,早在古希腊的雅典,就有一群人,靠传授各种知识技能(例如辩术)来赚钱。

这批人被称为「智术者」。就跟今天一样,哪里有快钱赚,哪里就大量的没节操。智术者里面,也是一大堆骗子、忽悠。

而苏格拉底认为,神给他的使命,就是启迪青年的智慧。所以他经常跟青年交流,而且是用免费的形式。

爱智慧,看重的是探索知识、追求真理本身的价值和乐趣。而智术者,以及学习智术的人,核心动机,则是知识、技能带来的其他收益,例如赢得辩论、赚钱等。

这种「功利导向的教育」,和「爱智精神的教育」的对立,一直到今天,依然普遍存在。

应试教育,是典型的功利导向的教育。为什么要学数学呢?因为要考试,要升好的学校。为什么要上好的学校呢?因为将来可以得到更多的资源,例如找好工作。

我只知道,我一无所知

苏格拉底一直认为,自己不学无术,没多少知识。

然而有人求卜于神,问「谁是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」,神回答「没有」。

于是苏格拉底真的去拜访了一些,在希腊被人们认为所谓有智慧的人。最后他调研的感想是:「哎呀,原来我真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啊」。

为什么呢?苏格拉底的大意是「我知道很多东西我都是不懂的,而那些所谓的智者,他们觉得自己很牛逼什么都懂,其实只是懂得自己那一小块,所以我已经比他们更有智慧了」。所以苏格拉底留下了一句名言:「我只知道,我一无所知」。

几千年过去了,苏格拉底这个结论,放到今天貌似也同样成立。人们普遍的自以为是,缺乏自知之明,对自己能力边界有清晰的认知的,已经算是智者了。

这就像巴菲特做投资,一个基本的原则,就是「理解自己的能力边界」。

精神助产术

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,均从疑难中产生,愈求进步疑难愈多,疑难愈多进步愈大。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,而他又要引导别人掌握知识。这个矛盾,他是这样解决的:他并不灌输知识,而是像一个「助产婆」,帮助别人思考、探索。

苏格拉底的助产术,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,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、学说中的矛盾,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,指明对方的无知;在诘问中,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、积极的回答,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。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「苏格拉底的讽刺」。

举个例子,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,一心想当政治家,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,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(以下皆是苏问,欧答):

问:虚伪应归于哪一类?
答:应归入非正义类。
问:偷盗、欺骗、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?
答:非正义类。
问: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,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?
答:不能。
问: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,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?
答:这当然正确,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。
问:那好吧,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。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,精神面临崩溃,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,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,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?
答:应算是正义的。
问: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,父亲骗他说药不苦、很好吃,哄他吃下去了,结果治好了病,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?
答:应属于正义类。
问:如果一个人发了疯,他的朋友怕他自杀,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,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?
答:是,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。
问: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?
答: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。

前面的案例可以看到,苏格拉底在沟通中,抓住对方概念的薄弱环节、矛盾之处,通过提问激发对方进一步思考,澄清概念。如果一个人没有严密的逻辑、周全的思考,很容易被这种提问问倒。

激发思考 vs 填鸭教育

苏格拉底在雅典,经常和青年一起讨论交流。

乔布斯讲过一句话,说「我愿意用所有的科技,换取和苏格拉底的一个下午」。

就在苏格拉底诞生前的几十年,遥远的东方,也有一个人,带着一群青年,对话交流,展开教育。

这个人在贵族垄断教育的时代,提出了「有教无类」的观点,并且身体力行。他就是孔子。

作为中国文明教育的代表人物的孔子,和作为西方文明教育代表人物的苏格拉底,他们的教育方式,都是对话、分享、交流。都是「有教无类」。从流传下来的故事来看,都是挺有趣的人。

然而,在孔子死后,他的语录流传下来。科举的人,都需要背诵孔子的语录,作为教条,标准答案。

孔子那种交流式的教育精神,在中国农业社会里,从来没有成为主流。

什么是科学素养

希腊哲学,是西方科学思想的萌芽。牛顿发现物体运动三定律时,他写的书名,叫做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」。

而希腊哲学的「爱智慧」,对真理的爱,对真相的好奇心、探索精神,是科学素养的基础。

现代社会是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。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,有句话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」。在那个年代,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,是因为社会需要科技工程的人才。

这是非常重要的,然而需要注意的是,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科学,是一种功利的视角。功利的视角挺正常,但并不全面。很多伟大的科学家,驱动他们的探索和发现的,并不是「这东西有多少用」,而是对真相的热爱和探索。

爱因斯坦十多岁的时候,想到一个问题「如果我的速度跟光一样快,会发生什么呢」。顺着这个问题的思考,产生了相对论,它来源于少年的奇思妙想。

爱真相爱思考爱探索,没有这种「爱」,科学素养也就没有了基础。今天的教育,重点在于结论的灌输、技能的培养,却没有多少人有基本的科学素养。

民国时期的科学家丁文江,讲过一段话:

科学是教育和修养最好的工具,学科学的人有求真理的能力,而且有爱真理的诚心。无论遇见甚么事,都能平心静气去分析研究,从复杂中求简单,从紊乱中求秩序;了然于宇宙生物心理种种的关系,才能够真知道生活的乐趣。

好了,借助他的这段话,可以给科学素养下一个定义了:

科学素养,就是有求真理的能力,而且有爱真理的诚心。无论遇见甚么事,都能平心静气去分析研究,从复杂中求简单,从紊乱中求秩序;了然于宇宙生物心理种种的关系,体验生活的乐趣。

求真理的能力,与爱真理的诚心,是相辅相成的。因为有能力,可以「无论遇见甚么事,都能平心静气去分析研究,从复杂中求简单,从紊乱中求秩序;了然于宇宙生物心理种种的关系,体验生活的乐趣」,那么自然就更爱探索真相。反过来因为爱有动力去探索,那么也就更有能力。

顶级的学习者,他们的学习,是「从复杂中求简单,从紊乱中求秩序」的过程,本身就充满了乐趣,所以自我驱动。反过来在大众教育下面,死记硬背的劳动,代替了追求规律的探索,自然情绪都成了问题。

大多数企业,太功利了,缺乏科学素养。而因为缺乏这个,往往忽视对真相的追求,停留于表面上。哪怕看上去急功近利的想要各种忙碌解决问题,还是效果不佳。

苏格拉底的申辩

苏格拉底被人控告,罪名是「蛊惑青年」。

那时候的雅典,审判采用陪审团制度,从公民中抽取人,作为陪审团。

当时苏格拉底如果认罪,就可以获得轻判。然而苏格拉底讲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,大意是你们这些陪审团的人啊,最喜欢看到人忏悔、向你们请求宽恕。这样你们的欲望得到了满足,就心满意得的宽恕人了。

然而,苏格拉底却不愿意服软。他觉得这种诉诸人的情感来影响审判,本身就是对公正的亵渎。

可以想象,他在法庭上陪审团的嘲弄,对人的情绪有什么影响。

最后,苏格拉底被陪审团投票,判定有罪。最终判处死刑。

在法庭上,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句话是「分手的时候到了,我去死,你们去活,谁的去路好,只有神知道」。临死还不忘开启一下群嘲。

《苏格拉底的申辩》,是西方文明史上的名篇。而苏格拉底之死,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标志性事件。

苏格拉底之死,引出了人类社会,一直以来的一个基本问题,也就是精英和大众的关系问题。

作为社会精英,想要启迪青年智慧的苏格拉底,被一人一票、由民众组成的陪审团给投死了。民众有审判的权力,却未必有能力做出高质量的判断,民主到底是有效的制度吗?

而大众和精英概念,延伸到教育领域,就出现了两大类别的教育: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。

举个例子,很多人觉得,初中数学的内容,没什么用,除了应试没啥用,买菜又不需要平面几何。

这件事情真正的矛盾在于,九年义务教育,本质上是面向大众的教育。而初中数学的内容,很大部分从希腊时代开始,就是培养精英用的:爱智慧、学会思考、探索真理、追求理性,这些是典型的精英型的能力。就像顶尖的学校,招生非常看重思考能力。

初中数学教育的矛盾性在于,人类的精英教育理想(一个人不仅仅是谋生,还要学会思考
有洞察力),和教育生产力低下的现实矛盾(难以实现面向全民的精英教育,只能是普及型的大众教育)。于是本来用来启迪智慧,激发思考的数学,变成了刷题应试的枯燥活动。

知识型组织的人才困境

知识型组织的概念,提了很多年,普遍被认为是方向,然而难以落地。一个基本原因,就是社会上,缺乏精英型人才(有高度思考能力学习力人际智慧等)。

而这一点,又是跟教育体系有密切关系的,教育生产力太低,只会培养有技能的熟练工,不会塑造有头脑有智慧的领导者、创造者。

所以通常,一个人要得到高质量的精英教育,只有几种途径:

1)经过重重筛选,已经被证明有精英能力和潜力,进入高质量的精英组织得到教育。

例如你能从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体系中,依然有出色的学习能力,善于思考举一反三,高考成绩一流,那么可以进入相对精英型的高校。

再比如当年的微软公司,有强大的赋能体系,能有效帮助员工成长。然而前提是,招聘门槛很高,进去也是被筛选过了。

2)因为自身的资源优势

例如父母本身就是精英有很多资源,从小耳濡目染等。

再比如古代皇帝,可以招聘一流的人才,小范围案例式讨论学习。

3)自学,从自身经历和人类文明资源中,自我进行精英教育

这种人,通常本身学习能力强大,已经是精英素质。’

4)凭运气

例如虽然家庭挺一般成绩也不行,遇到了非常出色的老师。

这种高门槛,精英教育的稀缺性,导致大多数人,包括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,是从来没有得到高质量的精英教育的,基本素质往往有很大缺陷。

我们看信息时代,被推崇的典型知识型企业,例如个人电脑时代的微软、互联网时代的Google,有一个特点就是,他们因为业务上的强大优势,有足够的资源去全世界招聘高素质的精英型员工。

高素质人才基础,是他们管理上偏向更大自由、赋权赋责(Y理论)的重要因素。

大多数公司,可没有微软、Google这样的幸运,比较早的就奠定了业务优势的基础,能够吸引到顶尖的员工。

反而可能更偏向于中国共产党的创业,要更加依靠教育发展团队,一步一步的打业务。

由此,我的结论是,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,要真正打造高质量的知识型、倒追型组织,企业自身,就应该是一家出色的精英教育机构,能够有效发展员工。

这反过来,也能够在人才市场上,吸引到相对高素质的员工。

从领导者智慧开始

倒追赋能项目,旨在「让领导有智慧,让员工有智慧,让组织有智慧。」

而这三者,通常而言,也是要逐步进行的。

一个企业,领导者上限低,那么企业也就那样了。

回顾4步赋能教育计划:

1.    培养倒追领导(倒追领导力课)
2.    打造倒追业务(倒追营销课)
3.    升级团队情商(情商冠军课)
4.    打造学习型组织(学习冠军课)

我们的第一步,就是教育领导者、发展领导者,提升领导智慧。

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智慧呢?这又回到了我们倒追知识体系的4大领域了:


所以,倒追领导力课程的大纲,也就围绕这几大模块展开:

  1. 概述
  2. 通用智慧
  3. 人际智慧
  4. 业务智慧
  5. 管理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