员工教练

所以我们招了你呀

刚进入微软不久,遇到客户的一个案例,问题很难,我感觉没有信心。

我就去跟经理说:「这个案例很难,我们需要专业的人来处理」。

意思就是,我觉得自己不够专业,缺乏信心,有点怕。

然后经理的回答很妙:「所以我们招了你呀」。

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有点飘哈哈哈,老板你这么看重我啊。不对,可是我还是搞不定啊。

经理就把我的mentor叫过来,一起讨论,这个案例应该怎么处理,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。

这样讨论了之后,就比较踏实了,我就去干活了。

客户反馈调研体系

当时我在微软公司的服务部门。

客户满意度是服务部门基本的运营指标。因此,微软公司雇佣了第三方独立的机构,通过电话或邮件,调研客户的满意度。

这个调研一方面会要求客户对于整体满意度进行打分,有4个等级:非常满意、满意、不满意、非常不满意。另外也会开放式的询问客户的感受。

最终的结果反馈到运营部门,运营部门按照各个部门进行归类,每个部门生成一个汇总报告,包含了客户满意度数据,以及具体的客户反馈中任何不满意的地方。例如可能本身客户整体满意度高,但是信息中有具体问题的,比如客户打分非常满意,但是反馈中觉得反应慢之类。

基于这样的数据,从运营部门,到具体的每个服务部门,再到每个员工,对于每个存在问题的客户反馈,包括:

1)客户满意度不是「非常满意」的。在微软服务部门,客户哪怕是评分「满意」,也被认为是存在服务质量问题
2) 尽管「非常满意」但具体反馈信息中包含了不满之处的

每个层面都要进行研究分析,思考改进方案。公司运营层面,偏向于比较频繁出现的系统性问题。反过来部门和员工层面,偏向于跟自己相关的那些案例。

每周经理会跟员工有1对1会谈的时间,通常一个基本事情就是看数据,讨论客户满意度调查中出现的问题,改进方案等。

这件事情在一开始我非常不习惯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煎熬,尤其是你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然后却看到各种负面评价。但是它却是推动我的情商升级的一个关键。因为这意味着我持续的得到了关于我的言行的客观反馈。有了这些反馈,才能建立起言行与他人感受的因果链接,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。

很多人的情商之所以难以提升,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建立起有效的,获取高质量反馈的机制。所以什么事情,有什么样的效果,往往是他们自己拍脑袋。很多时候就一错再错自己又从来不会认识到。所以从这个角度,客户满意度调研,是微软送给我的一份大礼。

而从公司层面,如果客户反馈很重要,那么也就需要系统化的机制,去收集客户的反馈。对于B2C公司,可能像大众点评、淘宝这些平台,已经自带了客户反馈机制。但B2B公司,可能更需要自己的投入。

但数据,仅仅是整体体系中的一个基本环节。更重要的是,对待客户反馈的态度和行为。

归责他人 vs 改进自己

刚接触客户工作不久,有次跟经理的1对1会议。

经理电脑上打开这周的客户满意度报告,其中一个案例是我的,客户打了个「不满意」。通常微软服务绝大多数都是「非常满意」,「满意」已经是问题,「不满意」算是严重的问题。

我看了客户的反馈,觉得很冤。因为客户的问题,其实已经超出了免费服务的范畴,应该是收费而且不便宜(我们的客户是微软的合作伙伴,针对合伙伙伴,微软有部分免费的服务和收费的)。那我从帮助客户的角度,其实是自己额外寻找资源,而且涉及到跟总部的沟通,来来回回我还在加班加点,折腾了一周。结果客户反馈中是「反应慢,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么久」。

我说客户不讲理,这个我一开始就已经跟他大致说过了。

然后经理说:「John,的确客户并不是都讲理的,我们也不追求100%的客户非常满意。问题是,我们衡量的是客户满意度,不是客户理性程度。客户满意度,本身就是感性而非理性的。一个更出色的服务人员,可能能做到,客户在别人面前不讲理,在他面前就讲理了,这也是能力。我们衡量客户满意度的目的,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我们的能力,从而改进客户的体验。所以,客户现在就是这样了,那我们可以怎么做,在这种情况下有更好的客户体验」。

这是逼迫我去思考啦。其实你要是想,总是多少能想到办法的,我就想了一些改进措施。例如:

  • 一开始应该非常明确的说,这是收费的内容,我帮你争取,具体争取到什么状况我再跟你联系。这样好控制客户的期望值
  • 可以中间发邮件或者电话,告知对方进展。这样让对方有相对明确的预期,同时也感受到我是在关心他的事情的
  • 询问客户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,搞清楚需求再思考

然后老板说,很好,下去麻烦你总结一下刚才你说的内容,发邮件给我。

我发了邮件之后,老板做了批改,提了一些建议,然后就是看执行。

虽然上一个案例已经发生了,但是这些怎么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,等到接下来几周结合新的数据,讨论这些改进的执行状况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「分析问题-改进措施->应用->评估效果->分析问题」的循环。

什么是高水平的员工辅导

这事先从领导力的角度谈,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点:

  • 以事实为基础,例如这里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,有客观的东西,不是拍脑袋
  • 寻求共识,例如我有抗拒情绪,老板找到的共识是「客户不理性,但客户满意度本来就是感性的。我们要提升自己」,这样形成共识,相对就容易推进了
  • 引导员工关注「我们能做什么能改进什么」,而不是归责于外界,正面导向
  • 让员工自己思考,然后把自己的思考书面化,这是让员工学着去怎么处理事情,承担自己的责任。而不是教训一通,然后员工可能自己都没动脑筋。在员工思考的基础上,再给与自己的建议和想法。
  • 跟进到改进措施的落实,一方面落实可以改进工作,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员工能力,培养工作习惯
  • 通过这件事情,我也意识到其实的确很多时候,有可以改进来提升客户体验的,也看到了一些效果,因此也就对这事价值有了认知,对客户满意度没那么恐惧和抵触了

对于领导者来讲,培养员工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,这是一个基本的功课。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落到实处的。比较典型的一种就是:「我跟他说了好几次都不行,还不如自己干」,你说了人家就能做到?这样的人有多少,如果有是不是你能够吸引到呢?

领导,是树立规则的人。

一个出色的领导者,往往是在某些方面会秉持高标准。没有高标准很难说能够打造出色的工作,也难以吸引到一流的人。

例如前面,我老板说「关注点在于我们如何提升自己」,这就是工作态度的高标准。而坚持高标准的基础,是领导自己的以身作则参与其中。

另外一点在于,高标准往往来源于对事情深度的理解。例如「客户满意度不是理性的,本来就是感性的」,这句话看上去简单,其实很少有人能够说出来,这背后有思考的过程。

解释KPI

在加入微软后,经理曾经跟我谈,核心的绩效指标。

他说,作为服务部门,我们有三个核心指标。

第一个:CSAT(Customer Satisfaction Level),客户满意度,这是从服务客户的质量角度,来看的。

第二个:Case Volume,服务量,也就是多了多少次客户服务,这是从服务客户的数量角度,来看绩效。

第三个:UT(Utilization),利用率,也就是到底有多少百分比的工作时间,用在服务于客户,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上。

关于第三个要解释的是,这些时间,是指围绕客户提交的请求,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相关的时间,包括跟客户的交流、相关的调研工作、协调后端资源等。这些事情总称为服务交付。

如果不是直接跟特定客户的支持相关,例如学习某个技术、做一个给同事的分享,那就不在UT计算内。

经理继续说,这三个因素,参考指标大概是多少。

CSAT,希望是在75%左右的非常满意率。我们不追求100%的非常满意,太高并不健康。

UT,公司希望是在60%-70%,太高也有问题。因为这意味着,员工太多时间都在服务交付上了,但是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,例如学习发展等,是需要花时间的。UT太高,并不健康。

当时给我一个很重要的感觉,是「健康」这个说法。从KPI数据上,要考虑整体的均衡,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数据高。

当然,作为服务部门,公司花钱招人的核心动机,就是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。所以UT太低,从公司的角度感觉就是投入回报有问题,招来的人都没有干正事。

然后,经理又解释,这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。

例如在UT一定的情况下,意味着服务总时间一定。那么除以Case Volume,那么就是每个服务所用的平均时间。

如果UT太高,意味着服务交付总时间太高。那这时候要看服务量。服务量相比团队如果也很高,那么这意味着承担了太多的工作,需要将降低自己的服务量。如果服务量正常,那就意味着,每个服务上花的时间比较长,需要考虑提高工作效率。

整体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,他对于KPI的用途,背后的管理考量、KPI的相互关系,核心要求,讲的很清楚到位。也强调这些指标的目的是什么,要健康均衡发展,而不是一味追求数据。

领导者,自身对业务很清楚,对指标的作用认识明确,那么下属也就容易做。

另外当时我的感觉,是他非常的体系化。例如讲KPI,讲三个核心的,同时还讲这三者的关系,他们在公司管理上的作用是什么,很系统、清晰。

这种体系化的思维能力,非常的重要,而大多数领导者,在这方面都很缺乏。

啥都想要的领导,是员工的噩梦

后来,我离开微软的直接导火线,就是我的第二任经理,在准备新财年的会议上,跟我们谈新年的KPI,一口气讲了十多个指标。

我就问他:「老板,你刚才说了10多个指标,能不能告诉我们,哪三个你觉得是最重要的?」

老板说:「都很重要,都要做好」。

我当时正在考虑离开,听了这段话,下来立马搜了一个辞职信模板,改了改发了出去。

「什么都重要」,意味着老板要么自己真是没重点,要么就是想要压榨下属各种干活,而且干完了往往老板可以随便挑个指标来找茬。

无论是哪种,干活苦逼,前途暗淡。

诚实与正直

当时经理给我解释了KPI之后,很严肃的跟我说:

「我们这套机制,运作的基础,是数据和事实。例如客户满意度怎么样,有什么样的意见。没有真实的信息,我们就很难了解真相,也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,改进工作。

因此,这些基本数据的真实性,是要保证的。微软雇用了第三方公司,来进行客户满意度调研,也是因为他们没有利益牵扯,更容易得到真实的反馈。

同样的,也不允许我们用任何方式,去干扰客户的满意度反馈。例如明示或者暗示对方给自己高分等。

以前还有情况,有人觉得客户不会满意,于是把服务事件的类型,改为「产品特性建议」,因为这种类型的事件是不会有满意度调研的。后来被审核发现后,立即开除。

如果公司发现,有任何尝试篡改基本工作数据,或者尝试干扰客户调整满意度反馈的行为,将会被立即开除。如果因为能力经验不足,导致绩效数据有问题,我们可以一起研究改进。

这也是公司诚实与正直价值观的体现。」